台海网10月9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泉州城乡居民收入的日益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实现了较大飞跃。
根据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193元,比1990年增长21.7倍,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11元,比1984年增长58.2倍,年均增长12.8%。□记者蔡紫旻 通讯员栾佳蓉 黄晓丹
食物变迁 从“吃饱”走向“吃好”
新中国成立之初,泉州人民主要靠种植地瓜和有限的粮票供应填饱肚子。改革开放后,食品供应走向充裕,曾被视为充饥食物的地瓜,如今变成怀旧美食。人们的主食消费比重不断下降,主要副食品消费如肉类、禽类、水产类、蛋类、奶类消费持续增加。
2018年,泉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分别为9048元和6333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0.2倍和15.2倍,年均增长9.0%和10.5%。
穿着变迁
从“一衣多季”走向“一季多衣”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生活匮乏,衣着上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改革开放后,在泉州纺织鞋服行业迎来春天的同时,泉州人衣着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衣服色调从传统的灰、黑、蓝走向五彩缤纷;款式从单一刻板走向时尚个性;服装制作从简单布料缝制走向品牌成衣、私人定制;穿戴周期也从“一衣多季”走向“一季多衣”。
1990年,泉州市区居民和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分别为145元和39元。2018年,泉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分别为1690元和643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7倍和2.5倍,年均增长6.3%和8.2%。
居住变迁
从“有其屋”迈向“优其屋”
70年来,住房面积实现大幅增加的同时,居住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在城镇,高层、小高层、复式楼鳞次栉比,自有住房拥有率不断提升;在农村,别墅楼、小洋房随处可见,独立自来水、液化气、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大提高。
2018年,泉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70.5和75平方米,分别比1992年增加53.8和5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