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有句俗话说,菲律宾90%的华人华侨来自福建,而福建在菲华人华侨的90%出自晋江。与中国隔海相望的菲律宾发展史中,留下了晋江人奋斗的足迹。
在菲律宾第三大城市达沃,晋江人是最早来这里的中国人,同时也是目前在达沃最大的华人华侨群体。2018年11月21日,菲律宾达沃市与中国福建晋江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掀开了两地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
在菲律宾“大建特建”基建项目借力“一带一路”东风的时代背景下,达沃与晋江的“姐妹城市情谊”,成为中菲两国友好的一段美谈。
华人华侨担当中菲“红娘”
晋江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宋元时期,泉州发展为“东方第一大港”,晋江三面临海,土地资源十分匮乏,因而晋江人只能向海而生。晋江海商常为船只候风等原因而留居海外,成为最早的华侨。
明清时期,海外交通贸易遭到官方限制,由于“人稠山谷瘠”,大批晋江人被迫“下南洋”求生。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祖籍晋江的华人华侨开始到达沃从事鞋服、日用品、建材等贸易。
“此前晋江一个村的菲律宾同乡会换届,光酒席就摆了130多桌。”曾长期负责侨务工作的晋江市台港澳办主任陈建军说,晋江从明代时就有移民菲律宾的记载,目前在菲律宾两百多万华人华侨中,约一半祖籍晋江,他们在菲律宾的政治经济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被菲律宾人民尊称为‘国父’的扶西·黎刹、‘爱国者’罗曼·王彬、现任菲律宾卡坦端内斯省省长柯孙福均是晋江后裔。2019年福布斯菲律宾富豪排行榜中,排名前10的富豪有8个祖籍晋江。”陈建军说。
“晋江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这些都是达沃缺少的东西。而达沃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还有贸易关税优势,能为晋江企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市场和中转平台。”菲律宾达沃华助中心负责人陈兴艺说,他和福建的股东正准备一起在达沃投资建设一个轧钢厂。这个年产百万吨的轧钢厂全部落地后,每年将给达沃创造1000多万美元的税收。“我生在中国,养在菲律宾。平时多做红娘,这次也算偶尔做做新娘。”陈兴艺笑道。
中国驻达沃总领事黎林告诉记者,中国驻达沃总领事馆去年10月28日正式开馆,本着将达沃乃至棉兰老岛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地以及中菲深化合作示范区的目标,协助开展了诸多对话活动,向中国国内以及达沃当地相互推介,在经济人文交流中穿针引线。
“总领馆通过与菲律宾中央政府和达沃市政府的沟通与对话,推动‘大建特建’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衔接,现如今已经实现多个建设项目的落地,促进了两地的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我相信这已经成为中国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的重要一环。”他说。
晋江与菲律宾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菲律宾是晋江的第一大出口地,年出口额达100亿元,占晋江年出口总额的18.38%。”晋江市商务局局长蔡文卿介绍说,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推进,晋江和菲律宾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仅2018年,晋江对菲出口便增长近20%,菲律宾跃居晋江第一大出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