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异国发展得枝繁叶茂,就越想回到故乡扎下根去汲取养分。在达沃闯荡13年的福建晋江人陈辉平说,自己现在往返于菲律宾与中国的时间都不固定,但在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一定要回到家乡扫墓、探亲、访友。
作为菲律宾中国商会达沃分会的副主席,陈辉平除了来到菲律宾的头两年在马尼拉工作,其余都是在达沃度过。如今随着自己的各项生意在当地开枝散叶,他越发觉得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给予了他在菲律宾发展的机遇和支撑。也正是凭借福建人那股“爱拼才会赢”的劲头,陈辉平在异国他乡实现了自己的“无人机之梦”。
试水“无从谈起的项目”
“中国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菲律宾这些年也发展势头良好,菲律宾南部的达沃更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认为现在是我们施展才华的时候。”陈辉平说。
他这一抽象的想法,在去年年底达沃与晋江结为友好城市,特别是两地直航开通后,转变成了更加具体的目标。
今年3月,在达沃举行建市82周年庆典之际,晋江经贸代表团在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的带领之下来到达沃。双方在经贸往来、城际交往、人文交流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合作意向,当天考察后签约活动的总金额达到5亿美元,签署了多项“引进来”“走出去”“拓展市场”的合作项目。
其中,无人机顶级飞控系统技术研发项目的合作令人眼前一亮。众所周知,福建晋江是典型的东南沿海工业城市,食品、纺织、新能源等产业发达,但是在无人机等当代智能系统与设备的研发上却并不知名;至于达沃市的无人机技术就更加无从谈起。
然而,陈辉平身上福建人敢想爱拼的作风,促使他努力推动这一合作的达成。
无人机之梦”梦想成真
陈辉平坦言,起初做电子器件贸易的他也是最近才迷上无人机这个“新玩意”,他主要是看上了菲律宾广阔的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市场。“无人机在农业、防灾、安保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菲律宾这种地形环境复杂的国家,当地很多农场主、政府部门对工业无人机都有强烈的需求。”
“以农药喷洒为例,重载的无人机起飞后低空播撒一小时的范围,相当于当地10名农民一个星期的工作量,算下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很可观。不过目前,除了几家欧美厂商有在菲律宾零星的销售之外,这边的市场几乎是空白。”他说。
致力于将无人机生产“本土化”,陈辉平与合作伙伴在上海找到一家研发机构,并在达沃市郊觅得一块组装厂与试飞场用地。有了“大脑”与“身体”,但还欠缺贯通全身的“血液”,这令他犯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