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不想做老师但一上课就爱上了
杨淑延自小在南安长大,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经济上并不宽裕,但她6岁时就坚定要读书的信念,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南安一中塑造了我。”杨淑延虽然成绩优异,但因为她先天残疾,在高考体检时就直接被剔除在外,但幸运的是,南安一中校方多次上报为她“求情”,终于让她能顺利参加高考。
“我当时最不想做的就是老师。”杨淑延说,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长时间站立,她当时最理想的职业是做会计,所以在填志愿时,她填写的专业都是会计。但在录取时,还是因为身体原因遭遇退档。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最后她通过补招进入现在的泉州师范学院就读,学的是中文专业。
学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专业,眼看着与理想渐行渐远,杨淑延在入学的头半年意志消沉。但她一直坚信的那句话给了她动力:“不能改变就只能去适应”,半年后,她调整心态,开始奋发读书,成绩依旧名列前茅。
大学期间,她被安排到学校实习,人生中第一节语文课让她转变了心态。“我发现我上台会兴奋,学生也喜欢我的课。”
这一堂课后,她开心地给她的初中良师张老师写了一封信,说道:“我觉得自己好像可以做教师了。”自此,她在教师路上一走就是30年。
常年忍受疼痛30年坚持站着上课
每天到教室上课,杨淑延都要扶着楼梯扶手才能上楼。因为先天性髋关节脱臼,走路时她的右腿使不上劲,常年跛行。
而为了执教,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杨淑延就接受了长达6小时的矫正手术,近一年时间卧床不起,半年寸步难行,换来十几厘米长的伤口和“再生能力衰退,肢体功能难以康复”的诊断。
这些病痛带来的痛苦和艰辛反倒让她变得更加坚毅和乐观。
“虽然站久了会痛,但我一直坚持站着上课,这样才会有激情。”杨老师说,因为教授的是语文,有时一天最多要上四节课,长时间站着右腿常酸痛不已,学生们看着不忍都叫她坐着,但她只是斜撑在讲台上倚靠下,从不坐着上课。
常年跛行,她的右腿骨质疏松日渐严重,股骨头已然坏死。有一年带毕业班时,病腿不堪重负再次骨折,但她仍坚持拄拐进教室,让学生顺利参加高考。
这几年,随着年岁渐长,杨淑延行走越发困难,但她不想放弃一线执教,为此,她曾尝试骑一辆三轮残疾助行摩托,这两年还坚持考驾照,现在可以驾车来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