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近年来,泰宁县结合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把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全覆盖的产业脱贫之路。
2012年,泰宁被列入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60人。2017年,泰宁县全年共接待游客4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77亿元;293户880人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实现脱贫。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至11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7.67%下降到0.11%。
抓共建,机制创新不漏一村一户
盛夏时节,泰宁喜迎八方游客。今年,泰宁新增了一“景”。
从泰宁县城出发,沿省道朝东北方前进约10公里抵达朱口镇音山村,路旁矗立着一座大型智能温控大棚。棚内,五颜六色的小番茄挂满枝头;棚外,望不到边的向日葵迎风绽放。
“小番茄采用无土栽培,十几个品种,现摘现吃,除了提供游客采摘,还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直供福州多家高端超市。”大棚经营者是福建金湖牧歌公司,项目负责人郑必云说,公司已在音山村流转近千亩土地,将围绕温室大棚在周边建设一个集农业观光和体验活动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
对项目进展,泰宁县委书记吕国健尤为关注,因为这大棚的建成,可为包括音山村在内的7个贫困村每年分别带来5万元租金。这些村多散布在偏远角落,其中,最远的大龙乡大布村,距县城超40公里。
近年来,得益于泰宁旅游产业发展,很多村已率先迈上致富路。但旅游资源并非村村都有,加上地理位置不佳,过去各自为战实施产业帮扶,影响了一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5年4月起,省派三明市驻村工作队提出“多村捆绑,飞地造血”思路,以解决传统帮扶力量分散的问题。这得到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并决定以交通最为便利的音山村作为项目所在地,试点“春风工程”。
各方合力推动下,7个村每村投入10万元,“春风工程”专项补助140万元(每村20万元),省农科院专项补助100万元,筹集各类资金400余万元,建成智能温控大棚15亩。紧接着,7个村又成立股东会,注册泰宁春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以整体承包出租方式获取收益。
“这里生态好,这方式又为我们省去大量前期投入。”项目很快引起金湖牧歌的关注,他们决定作为承包方开展经营,保底每年支付每村5万元租金,而且,随项目效益逐年增长,租金将不断提高。
各村从此有了稳定的“飞地造血”功能,根据协议,投资项目每年分配给各村的净收益的40%归村集体,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60%作为贫困户的帮扶款,其中60%帮扶因残因病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40%购置生产资料帮扶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后,收益再归村集体。
既扶村集体又扶贫困户、既扶项目又扶产业、既扶当前又扶长远。目前,泰宁已全面启动实施“春风工程”村集体收入增收三年行动计划,设立120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优先把参与旅游经营的村作为试点,目前已实施35个试点项目、49个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