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27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地唤“涌泉”“玉泉”“苦水”,人名“喊水”“水花”“水旺”,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望天活,而十年九旱,天下飞沙,千沟万壑,不毛之地,旱穿了人们的希望。
“这是哪?”“这是出了名的‘瘠苦甲天下’的西海固。”西海固,一个听起来偏远、苍茫、坚硬的名字,一个不缺历史和文化,却是一个缺水的黄土大地。
25年前,干旱、闭塞、贫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种下一颗“闽宁协作”的种子,而今,种子开花结果,根深叶茂。过去,这里被誉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如今,这里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故事发生地。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多高的地方,只要有土地存在,就有可以安放种子的家园。
故事被搬上荧幕。近日,由张嘉益、黄轩、热扎依主演的电视剧《山海情》热播,随着剧情播出和口碑发酵,豆瓣评分9.4分,成为2021年的开年爆款剧。
“这个劳务输出的地方,就是我的老家福建莆田市。”“福建莆田,这个地方在古代的时候出过好多状元,现在,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剧中,由郭京飞扮演的福建挂职干部陈金山主持劳务输出动员会,由莆田对口西吉的劳务扶贫拉开了闽宁协作的大幕。
闽水浇出金沙滩,莆吉两地共筑一梦,海风拂绿,春天来了。
福建挂职干部李跃腾(右二)考察闽宁示范村。林爱玲 摄
东西协作引南水
西海固的贫瘠、落后,都汇成两个字:缺水。这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仅300毫米左右,其贫困程度之深、贫困面之广,使它成为国家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之一。
剧中,人们渴望跑出贫瘠,尕娃的爸爸从涌泉村出走后杳无音信;年轻一代背着大人偷跑出大山,被鞭打;80多只扶贫鸡被吃光,婚姻自由被一头驴和一口水窖绑架……出走或者接受给予,在这片日不落的山头上都行不通。
移民吊庄,是个新希望。但宁饿死不移民的大山观念,成为试图带领村民换种活法的干部们开展工作最大的困难。
《山海情》剧中,参加过革命、经历过长征的水旺爷爷说:“再穷不能把骨头穷没了。”年轻的马得福相信:“有水就有希望。”
水来了。
“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根据中央“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1996年5月,福建、宁夏全面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市县结对帮扶、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企业合作……闽水北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落脚点。
“把福建和宁夏确定为对口关系,要在西海固吊庄移民区建一个建制村,让更多的西海固人搬到这来,连村名都想好了,叫闽宁村。福建连续三年每年给西海固的扶贫投资1500万元,用在重点扶贫上,闽宁村是扶贫项目当中的重中之重,要为所有移民区树立样板,在建村的同时,学校、邮局、银行、医院一些配套设施一起开建。”《山海情》剧中,马得福眼泛理想之光,“未来,真的来了。”
西吉县是宁夏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县。1997年,莆田市与西吉县确立结对帮扶关系。此后,莆吉两地以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协作模式写下跨越2000多公里的海誓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