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式”改造 多元化融资 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南平市各地因地制宜补民生短板 让老旧小区焕发“新容颜”
台海网11月28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消息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记者从南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共计划投资7.36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1个,涉及5.65万户居民,目前已全部开工。
眼下,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正如火如荼。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县(市、区),探寻各地因地制宜改造老旧小区的创新做法与成效。
“菜单式”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
每个老旧小区的情况不一样,居民的需求也不同。“资金要用在刀刃上。”武夷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赵涛告诉记者,他们让居民按需“点菜”,将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
武夷山市老旧小区改造(二期)项目改造前,武夷山市住建局对城区200多个小区中的68个小区进行前期摸底,并广泛征求意见,由街道社区采取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征集居民需求,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参与到决策中去,共同决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航站宿舍小区希望能同时进行供水管道一户一表改造,新增公共厕所、完善健身器材。”“汽车站小区申请改造小区内的生活照明,安装消防设施……”各小区业委会收集居民提出的改造意见进行梳理后,向武夷山市住建局递交了改造申请。据了解,这68个小区都根据实际需求递交了改造申请。
在邵武,水北街道飞机坪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完成,由于广纳民意,改造后的小区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改造前期,社区先行入户做好摸排工作,在辖区内的11个老旧小区内张贴《老旧小区改造告居民书》,同时利用业主联络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鼓励居民为老旧小区改造建言献策。水北街道办事处主任黄光莲告诉记者,“居民们都对自家小区的改造很上心,我们收集到不少很好的意见,比如雨污水要分流、化粪池要改造、停车棚里安装充电桩,小区设置活动室和活动场地……我们根据收集的意见情况,确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内容和总体方向。”
“改什么、怎么改,我都知道,效果图在小区内有公示哩。”飞机坪社区居民谢大娘80多岁了,她告诉记者,“在改造前孙女和我说效果图里小区正中间会有个广场,我就天天盼着,如今改造好了,广场也建起来了。天气好,我就坐在广场的凳子上晒太阳,特别舒服。”
此外,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干部、施工班组以及业主委员会还建立了小区改造工作的微信群,及时在群里解答居民疑问,及时协调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改造方案。
延平区老旧小区建设时间较长,建筑物密集,存在安全隐患。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前,延平区建设局对即将改造的老旧小区消防设施配备情况进行摸底大排查,摸底后对老旧小区既有消防设施进行改造。
多元化融资筹集改造资金
老旧小区改造最缺的就是钱。今年中央在政府专项债中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倾斜,同时国家和地方都密集出台了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扶持政策,为改造工程实施带来了战略机遇和政策窗口期。
我市住建、发改等部门及各县(市、区)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积极研究中央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以点线面结合、打工程包的形式积极申报改造项目。此外,我市还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积极探索,以可持续方式加大金融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
总投资3.62亿元的延平区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过打工程包,申请到中央专项债资金1.45亿元,中央、省级补助2700万元,其余资金向农发行申请贷款。
延平区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6个街道38个社区,包括72个项目。其中,北门岭小区的改造已经完成。“这条巷子原先只容一人走过,如今巷子里的违建被拆除,拓宽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孩子上学更安全了。”看到改造后的变化,位于北门岭小区的延平区星河公学托儿所负责人唐桂英由衷的高兴。
武夷山市老旧小区改造(二期)项目采用EPC工程总承包的方式,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的工程总承包任务由福建省武夷山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该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分三期建设,投资概算约为8.26亿元,本次二期建安投资约2.5亿元,基本使用了中央专项债资金。
“老旧小区改造(二期)项目涉及3个街道、14个社区、近1.6万户居民,建设规模包括拆除小区内违章建筑、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小区环境提升等。”武夷山市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兰明强表示,在总价合同的条件下,将这些施工项目和勘察、设计、采购等整体打包,由项目业主单位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更有利于争取资金和后期运营维护。
“希望在改造时,给小区的6栋高层建筑预留电梯井,我们业主自筹资金给小区楼栋装上电梯。”正在改造的武夷山市武夷佳园居民提出了给楼道预留电梯井的申请。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有不少小区像武夷佳园小区这样,业主愿意投入资金参与到小区的改造中,真正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格局。
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提升小区的基础设施,还应当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让改造成果持续保持,避免小区因后期无人管理再回“老旧”。
延平区梅山街道宝武营小区是典型的开放式小区,25栋居民楼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火灾后重建。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化粪池年久失修常年淤塞,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居民反应很强烈。
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宝武营小区换了新颜,不仅拓宽了小区路面,闲置的水泵房变身摩托车停车棚,还安上了充电桩,拆迁后留下的空地,正在建设社区小公园;小区内见缝插绿,种上一年四季都开花的日日红……这些改造的成果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引进物业入驻十分必要。
“原先我们的卫生费是每月15元,改造后会引进国运置业作为我们的物业,每平方米收费0.6元,前两年还有折扣。”61岁的居民戴荣兴告诉记者,“小区内公园、花圃将有人管护,还会安装门禁和监控。有物业对小区进行管理,我们也很乐意。”
长效管理资金如何来?延平区和邵武市有实招。
延平区文体路青少年宫旁有一处4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这块地的产权属于多家单位。紫云街道文体社区取得了业主单位的授权代管权后,通过反复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告知其侵占行为的违法性质,终于取得了当事人的配合。“拆违进行了三天,运出30余车淤泥、垃圾,这处土地收回后,解决了辖区内一处‘老大难’问题。”黄斌娇表示,下一步社区打算将此处空地建成停车场,停车场的收益作为小区盈利点,用于解决小区公共维护的资金问题,实现社区内老旧小区长效化管理。
邵武市通泰街道月山关社区设立于1991年,现有3250户1.2万人,却没有一个停车场,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置换获得288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建设邵武市城区公共停车场项目,项目建成后,上下两层立体停车场可容纳机动车87辆,不仅增加了社区的“造血机能”,还将大大缓解小区内停车难问题。
现如今,探寻更好的小区管理方法,引入准物业或整合可盈利设施用于小区长久发展已成为居民共识。
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的改造路径,南平市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化蛹成蝶”,让居民“安居”更“宜居”。(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记者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