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村写生古街,沿着鲤鱼溪两岸分布着许多古民居。肖和勇 摄 台海网10月26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 水墨画里,老屋、巷子无不焕发出古朴气息,就连往日看起来破败的笋仓和泥巴墙也沾染了灵气。直到学生交了作品,危靖华才觉得此前半年没日没夜地“折腾”没有白折腾。 那是2013年的事。危靖华所在的福建邵武市桂林乡提出,将桂林乡打造成像广西桂林一样有名的“写生乡”。桂林村和横坑村被列入首批写生基地创建景点。这年秋天,桂林村村支书危靖华即接待了第一波师生进村写生。 可直到这时,其内心的疑虑仍未完全解开。 这个位于闽赣交界大山深处的乡镇总人口仅1万多人,常住人口才3000多人,是邵武市当地最偏远最贫困的老区乡。但这里又是国家级的生态乡镇,全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2%,生态保持相当之好。桂林乡广阔的林地上,毛竹种植面积达13万亩。砍毛竹、卖竹笋,多少年来当地村民的生计全凭这一产业支撑。 从桂林乡到邵武市区,六七十公里的路程当中,有二十多公里是崎岖的盘山路。“路途太远,毛竹产业做不大,也难成气候。”危靖华说,年景好的时候,一亩毛竹地纯收入大约是300元至500元,靠这一产业很难致富。一波又一波的乡村青年只好走出深山外出谋生。 寂寥的深山伴着潺潺溪流,日渐破败的古民居开掩着年复一年的出入。留守在此间的村民,过惯了日复一日的清贫生活。直到2013年前后,当桂林乡提出建设高校写生基地时,不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一开始人们的反应大抵是错愕、吃惊和观望。 “说实话,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个底。”危靖华如是回忆说。 来不及多想,随之展开的拆违建、大改造,让危靖华们忙得团团转。位于桂林村的鲤鱼溪沿线分布着较多的古民居,根据规划要打造成写生古街。可这一地带需拆除的违章搭盖有10多处。“就连一处瓜棚,也要几番上门劝说才拆得动。”危靖华说,大约有半年左右时间,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几乎“住”进了村民家才完成这项工作。清理出来的空地种上了桂花和紫薇,村道仿长城建起防护墙,溪里重新放养了鲤鱼,村容村貌这才有了大改观。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台海网官方微信(taihai101)
相关新闻
关于台海网 - 导报广告价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算举报电话:0592-968801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4) 闽ICP备07001623号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