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与保护成世界遗产大会焦点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7日,在福建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与保护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加大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作为本届世界遗产大会的第一场边会,专家学者围绕《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分享了参与保护调查的经验。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中国的滨海湿地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支撑着具有国际意义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上的数百万迁徙水鸟,还孕育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正在围绕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保护经验,开展沿海多省市的联合湿地保护行动。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 严承高: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这是在中国的一个沿海地区,都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也是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所以人地矛盾比较突出,但是我们为了保护生态,我们还是大力推进沿海区域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栖息地的保护,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专家介绍,目前全球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城市和接近70%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区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突出,滨海湿地区域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系统的脆弱区,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

国家林草局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 雷光春: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我们每一个人喝的淡水,必须靠湿地来净化,来供给。我们生存的每一个城市最美好的环境,最好的地方,它都和水有关系,它一定是健康的湿地。现在我们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也要靠湿地,它的碳汇效率也要靠湿地改善小气候。 

据介绍,中国将于2022年申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遗产地,推动全球共同守护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专家指出,我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通过自然遗产的保护,实现了人类共有财富的保护,也助力了脱贫攻坚。目前,中国正以自然遗产保护,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 章新胜:看起来是一个中国涉及四省两市滨海地区,潮间带湿地的一个保护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实践,中国不仅是在践行它,而且中国是在作贡献,而且作引领。 (总台央视记者 马力)

来源:央视网

相关新闻
福建福州:守护根脉 留住乡愁

福州市检察院和台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实地了解东金寺保护情况。    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古厝公益保护点挂牌。    福州市人大代表视察马尾区检察院办理济美桥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成效。    闽侯县检察院检察官在李纲墓前开展调查核实。   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福州市开幕。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造就了黛瓦相连、百年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委员会全体会议

台海网7月1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8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委员会全体会议。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大会主席田学军在福州主会场主持会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1个成员国代表在线上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并讨论关于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影响的最新政策文件草案、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遗产保护状况等议题。中国、匈牙利、澳大利亚、巴...

“中国世界遗产地摄影大展”在福州展出

中新网福州7月16日电 (郑佳妮)16日,“中国世界遗产地摄影大展”在福州展出,260多位摄影家以优秀摄影作品艺术化地表达呈现中国世界遗产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风貌。   16日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本次展览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及福建均有体现。展览共展出260多位摄影家拍摄的300余幅/组摄影作品。这...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提交审议

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 (刘颖颖)“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这是公元13世纪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泉州的描述。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提交本届大会审议,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有望再添一颗璀璨明珠。目前,我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与意大利并列第一。 开幕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