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29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闽西是毛泽东合作社理论最早实践地,是红色农信诞生地,是红色金融起点和共和国金融家的摇篮。”28日,在龙岩举办的“红色农信诞生地”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
去年12月,在闽西召开的全国农合机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交流座谈会上,福建农信首次公开提出了“闽西是全国第一批农信社诞生地”的观点后,与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成立“红色农信诞生地”研究课题,挖掘红色农信历史资源、梳理苏区金融历史,取得多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红色农信在闽西的诞生,有时间早、覆盖面广、历史遗存多三大特点。”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王盛泽在讲话中说。
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旧址。
1929年8月,毛泽东在永定、上杭时了解到,闽西根据地出现了农产品价格低落,城市工业品价格飞涨的“剪刀差”现象,直接影响了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中共闽西特委发布第七号通告,并着手发动群众“招集私人股金创办信用合作社”,实行低利借贷,促进金融流通。1929年10月至11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在中共闽西特委的倡导下,永定县太平区、丰田区、上杭县北四区创建了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
一个个历史遗存是最有力的证据: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遗址——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旧址茂龙楼及营业部旧址裕光堂,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丰田区信用合作社旧址新盛昌店。1930年2月15日,由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发行的壹毫纸币,是全国最早的苏维埃政府特许发行的信用合作社纸币(国家二级文物);1930年4月30日,永定第一区信用合作社发行的贰元、伍元股票,是全国最早由信用合作社发行的股票(国家三级文物)。还有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的股金收据(国家三级文物),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的木刻圆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