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晋江经验”背后:习近平六年七下晋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习近平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和福建省长的6年里,7次来晋江调研,我陪同了4次,受益匪浅。”时任晋江市委副书记陈章进说。

陈章进今年76岁,已退休在家。老陈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4次陪同调研的时间分别是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2年。

2002年下半年,《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刊发了习近平的署名文章。文章高屋建瓴地指出,“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老陈说:“这应该是习近平对晋江发展如此关注的原因。”

“改革开放前,晋江穷啊,不少人只能靠地瓜、稀饭填肚子。”陈章进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记得当年的苦日子。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陈埭镇的群众奋起突破“左”的束缚,立足侨乡“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的特点,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1984年陈埭成为我省的第一个亿元镇,其他乡镇纷纷学习、仿效,在晋江大地上形成了一股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

到1989年,晋江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几十个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一个亿。

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年均近30%的GDP增速仍在继续。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一片生机勃勃,晋江市党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开手脚搏击商海。1994年,这个县级市开始领跑福建县域经济。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晋江经济发展下一步该怎么办?”老陈记得,在1999年的那次调研中,习近平提出这个极具前瞻性的问题。

当时正值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深度融入全球化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

以乡村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晋江模式”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烟囱比电线杆还多”。多则多矣,然而“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富则富矣,却是“低端竞争,富而不强”。

晋江经济快速发展,究竟要走怎样的路子?带来怎样的启示?

“习近平除了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重点走访了恒安、浔兴、亲亲、优兰发、环球等十几家企业,与企业家交流谈心。他问得很细,经常一个厂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老陈回忆起调研时的点点滴滴,“每一回进企业,他都仔细询问有没有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市场是怎么开拓的,企业要怎样才能做大,存在哪些困难。”

“晋江市委市政府按习近平在调研中提出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积极培育了一批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举办各类博览会,开通晋江企业网等,还致力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建成创意创业创新园、高校科教园等5大创新载体。有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原先小个子的民营企业,就能长得更高,长得更快。”谈起晋江经济的发展变化,老陈深有感触。

总结“晋江经验”15年来,晋江人民按照习近平提出的“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至2016年,晋江连续23年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第1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行列。

《改革争先 击水中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改革篇》全文

相关新闻
光福耀还不够 要推动更多的企业改制上市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着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可在选择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时,“卡”住了。 “市里最早筛选出一批国有企业,但大家都不敢试、不愿试。”省政府顾问团成员、时任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明森回忆,“压力来自姓‘社’姓‘资’的激烈争论。” “全民所有制企业还能搞股份制?”“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既没有健全的法律...

为何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2017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时间回到16年前,习近平正是在福建打响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的第一战。“人民关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关心的事情,人民群众不放心的事情、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过失所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谈及这项工作时...

林怎么分 要听老百姓的意见

200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省长)深入武平县调研林改工作,与当地林农亲切交谈。(资料图片) 福建山多、林多、树多,森林覆盖率已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2002年5月,黄建兴刚担任省林业厅厅长,时任省长习近平就专门找他谈话。 “当时交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加快林业体制改...

“一栋楼办公” 令外商感到意外的“快”

201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厦门市金安社区考察,社区居民李文玲老人将亲手剪出的“福”字送给习近平总书记。(资料图片) “就是这位韩国客商。”福州马尾区环保局局长许开东指着桌上的一张合影对记者讲述26年前的往事。 1991年的一天,这位韩国外商来...

给企业家回信 一起“说说心里话”

199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在长汀县河田镇察看精制茶叶加工场。(资料图片) “没想到”“太欣喜”,已经83岁高龄的黄文麟回想起3年前总书记的回信,仍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还专门给企业家们写了363个字的回信,大家特别振奋!” 1984年,福建55位企业厂长经理联名向当时的省委书记、省长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对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