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仁寿县秦秋香一家三代12人来到漳州东山战斗烈士陵园,祭扫从未“见面”的亲人秦凯。至此,漳州探索“互联网+”寻亲模式,已点亮200位烈士“回家”路。
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市现约有3000余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其中仅有2000余位留有姓名。而在留有姓名的烈士中,还有许多烈士,尚未找到他们的后人。由于各方面因素和条件限制,许多烈士留存下来的信息很少,而烈士家属往往只知道烈士牺牲了,但不知道烈士葬于何处,因此无处祭奠。
“通过‘互联网+为烈士寻亲’的想法,起初源于2021年为寻找漳浦籍志愿军烈士林水实亲人,当时就是通过各种互联网渠道结合各地志愿者帮忙寻找的模式在短时间内成功找到了。” 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杨裕勇说,在尝试到第一次成果后,他们总结经验,探索“互联网+”寻亲模式,注重建设和发挥好市、县、乡、村居的网络寻亲‘五大员’,即舆情报告员、网络协查员、信息比对员、亲属核实员、数据统计员的作用。
“当年,他们为了我们牺牲;现在,请为他们做一件事。”两年来,在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漳州市寻亲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参与的部门从退役军人工作系统,到民政系统;从热心的寻亲社会组织,到档案管理部门;从网络社交平台,到志愿者协会……。他们不辞辛劳、走村入户、调查取证、信息核对,如破竹之势捷报频传,不断拓展寻亲方法和创新确立烈属关系证据链的举措。
秦凯曾是第3野战军某电话班班长,1953年7月17日在增援东山保卫战中牺牲,而秦秋香一家多年来一直以为自己的亲人牺牲在朝鲜。
今年5月份,东山县发出寻亲信息后,在江西志愿者及当地公益团队的接力下,才有了秦凯的消息。“真的太好了,我母亲以前一说起就掉眼泪。”秦凯烈士外甥代志建激动地说道。
“东山县为烈士寻亲做法十分有效,我们过去学习借鉴回来后成功为4名烈士找到亲人。”漳州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陈泓兴奋地告诉记者,原本以为东南烈士陵园内烈士信息缺失的257位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很难再找到亲人,没想到“互联网+”为烈士寻亲做法为他们圆了多年的梦想,这为他们日后寻亲找到了一条更加“捷径”的道路。
来自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的朱金香,是烈士朱本旺的侄女,朱本旺在某部队服役,于1967年牺牲。除了籍贯和牺牲时间及部队,别无任何信息可查,为烈士寻亲路增添重重困境。今年7月,漳州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负责人叶琳到东山县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其间特意找到负责人蔡东成,请教为烈士寻亲的方法。回来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工作人员陈泓在互联网发布寻亲信息,相关信息很快被江西烈士寻亲志愿者看到。于是志愿者主动联系上陈泓,询问烈士相关背景材料,结果很快被证实。陈泓表示:“我们此前也发布过寻亲信息,但一直没找到烈属,没想到这次仅用一周时间就找到了。”
“我们发现‘互联网+为烈士寻亲’的机制,非常适用于新媒体条件下帮助烈士寻找后人。” 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杨裕勇说, 2021年至今,漳州市共整理发布1500余条烈士消息,发出微信短信4000余条、拨打电话300余个,发出协查函60余份,共涉及25个省市单位,成功为200位烈士点亮“回家”的路,今后将继续完善这一机制,为更多的烈士找到“回家”的路。(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戴伟国 朱胜东)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