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传媒内部组织架构大调整,搜狐总编辑陈朝华离职另谋他就——辞旧迎新之际,沉寂已久的门户网站扎堆引发外界关注,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属罕见,只不过消息都是关于转型与衰落。曾经辉煌的门户所创造的流量经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渐渐走向式微。
张朝阳两年前就喊出“门户重生”,但他没能给这个目标的实现加一个期限。这些充满话题性的门户,在移动互联网的更新与迭代之下,探索着更多的转型途径。在这个没有时限的重生之路上,或许更多的将是艰难与焦躁。
流量溃败
20年前,中国老一代网民是坐在电脑前浏览四大门户网站一起成长起来的。在那个年代,门户创造了一种流量经济,通过包罗万象的杂货铺内容吸引海量用户点击,再将这些点击卖给广告主获利。
这种广告模式的开拓者是雅虎创始人杨致远。1995年,从纽约来到西雅图的贝佐斯创建了亚马逊,当时只是一家单纯卖书的网站。上线第一周,亚马逊只收到1.2万美元的订单。杨致远已经创立雅虎一年,这是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他询问亚马逊是否有兴趣在雅虎上开设一个专栏,将畅销品列在上面。贝佐斯同意了。公司上线第一个月,亚马逊已经向全美50个州和45个国家销售了图书。门户的流量势力可见一斑。
由于人们当时接触信息的方式是中心化的,无论传统的报纸电视还是新兴的门户网站都是一对多模式,“中心”享有丰富内容就可以“躺着数钱”,门户只需要将内容建设好。网站以免费或者低廉的打包价拿到了报纸杂志的文章转载权,一并拿走了后者的广告费。从这一点看,门户的角色是一种媒体属性,而非靠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