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事件暴露医疗广告管理乱象
□ 本报记者 余瀛波
5月1日,一篇微信文章《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刷爆朋友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魏则西,在两年前体检出滑膜肉瘤晚期,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而在其花费将近20万元的医药费后,仍不治身亡。
而在经各大媒体的不断调查跟进持续发酵后,人们发现,这名年仅21岁的大学生之死,与中国最大搜索引擎“百度”和知名三甲医院“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有着难以切割的内在关联。
随即,“魏则西事件”引发一场对于“平台的监管责任边界在哪里?”“罪责到底在谁?”的全民大讨论。
5月2日傍晚,国家网信办新闻发言人透露,目前,国家网信办已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
三甲医院虚假宣传遭起底
4月30日,21岁的癌症患者魏则西去世18天后,人们开始关注这名大学生的死亡——谁耽误了他的病情:从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到北京的三甲医院,众说纷纭。
据魏则西生前描述,该疾病为“一种很恐怖的软组织肿瘤,目前除了最新研发和正在做临床实验的技术,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四处奔波辗转多家医院,均不见好转。
此后,魏则西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医生称从国外引进的疗法可“保20年”。但其在接受4次治疗、花光了家里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仍没有明显效果,并于今年4月12日去世。
网友找出魏则西今年2月26日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则题为《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帖子,质疑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及相关医生存在欺骗行为,包括其宣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研发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在美国早已被淘汰。
吊诡的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并没有如宣传中那样,与斯坦福医学院有合作。
在接受采访时,斯坦福医学院方面澄清说,斯坦福并未与中国的任何一家医院从事细胞治疗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北京武警二院,并表示将与律师一起进一步调查此事。
免疫治疗技术管理被曝混乱
此次事件中,百度搜索和百度推广也被推上舆论挞伐的风口浪尖。
魏则西生前所发的帖子中写道:“(在百度上搜索)在上面第一条就是某武警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我爸妈当时就和这家医院联系,见到了他们一个姓李的主任,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这个技术是斯坦福研发出来的,有效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还给我爸妈说保我二十年没问题,我们还专门查了一下这个医生,他还上过中央台,CCTV10,不止一次,当时想着,百度,三甲医院,中央台,斯坦福的技术,这些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然而,有媒体调查后发现,武警北京二院所宣称的DC-CIK生物免疫疗法,事实上已经被国外淘汰。在接受采访时,斯坦福医学院证实,该院确实有一项CIK方面的研究,不过是将它作为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发育不良的辅助治疗手段。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斯坦福希望探索更新、更有效的疗法。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免疫细胞治疗被限定在临床研究范畴,医院可以开展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但原则上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但是对于这项技术的管理十分混乱,卫计委和食药总局似乎都避之不及。”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这项实验性技术,现在已成为全国各地医院重要治疗手段和盈利工具。
截至目前,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尚未公开回应。据媒体报道:2日上午,该院生物诊疗中心已经停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