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北向资金9天涌入逾640亿元 业界:外资看好中国资产基于五大理由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本报记者 张颖

    见习记者 刘慧

    新的一年,中国资产再度迎来高光时刻,外资频频唱多中国资产表示看好A股,同时,用真金白银加仓布局A股市场。

    北向资金作为外资涌入A股的主要通道,2023年以来便开启“买买买”模式。在北向资金大举流入的推动下,A股市场持续回升,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3.43%,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达5.32%、6.24%。

    中国市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伴随2023年A股和港股强势开局,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表示看好2023年A股涨势。记者在采访专业人士并梳理多家知名机构观点时了解到,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的理由主要有五方面。

    首先,中国正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去年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在此基础上,会议要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业内专家就此表示,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路径将为我国更好地吸收利用外资提供有力保障。从2023年的形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好转,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商务部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保持了吸引外资“增量提质”的态势。2022年前9个月,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就达到了1万亿元;前11个月则突破1.15万亿元并超过了2021年全年水平。

    第二,中国经济复苏向好,外资对中国资产信心增强。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略有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下降。从全年看,2022年CPI比上年上涨2.0%,PPI上涨4.1%。机构普遍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超过5.5%。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世界将面临比过去12个月“更艰难”的一年(2023年),主要原因是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放缓。而IMF同时提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将稳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积极因素。

    第三,人民币汇率稳步回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月13日数据显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292元。202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调升2354个基点。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海外市场波动较大,特别是美元汇率的下行促使部分资金着手寻找更加稳定、更有机会的新兴市场。本轮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回升,再度促使外资涌向中国资产。

    “对外资而言,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可以减少潜在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成本。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避险属性增强,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信心更足。”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告诉记者。

    第四,A股估值较底、韧性十足。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陈雳表示,全球资本市场中,A股市场具备更强的韧性,再加上海外流动性收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扰动有限,令A股市场吸引力相对更强。

    另外,2000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过4次大底,见底时间分别为2005年6月6日、2008年10月28日、2013年6月25日以及2016年1月27日,同花顺数据显示,四次历史底部对应A股总体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9.05倍、13.07倍、11.83倍、17.5倍;而截至1月13日收盘,A股市场最新总体动态市盈率为16.9倍,处在四次历史底部市盈率区间内。

    第五,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截至1月13日收盘,已有24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83家“预喜”,占比近76.25%,预计净利润上限总和达到了2482.86亿元。此前,2022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业绩总体保持稳健增长,显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向好。

    对于2023年的投资,瑞银证券判断,A股沪深300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速将从2022年的4%跃升至2023年的15%。而高盛则预计,2023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分别增长8%和13%。

    北向资金更青睐哪些行业?

    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持续大举流入A股,成为市场最主要的增量资金。

    1月13日,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30亿元,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月13日,9个交易日里,北向资金连续8个交易日实现净流入,累计净买入额已达640.15亿元。

    高盛此前分析认为A股估值会有明显回升,同时建议“高配”A股。在此基础上,高盛与瑞银预测,2023年北向资金将净流入约2000亿元。

    那么,北向资金更为青睐哪些行业及个股?从沪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来看,今年以来截至1月13日,共有49只个股现身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有30只个股期间赢得净买入,合计吸引北向资金344.77亿元。

    据梳理,这30只个股兼具四个特征:第一是市值普遍较高。例如市值超万亿元的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持续受到北向资金青睐。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30只个股平均市值达到3875.17亿元,中位数为2377.00亿元,远超目前全部A股平均市值174.20亿元。

    陈雳表示,北向资金更加偏好风险较低、规模较大以及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行业与企业,因此其持仓更倾向各行业或细分领域龙头。

    第二是具有估值优势。上述30只个股(剔除1只市盈率为负数的个股)平均市盈率为33.38倍。其中,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平安银行等个股的市盈率均低于10倍。另外,30只个股涉及申万一级13个行业,其中18只个股估值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第三是市场表现活跃。今年以来截至1月13日,上述30只个股中有24只年内累计涨幅超过了上证指数同期涨幅(3.43%),其中,长春高新、紫金矿业、洋河股份等11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10%,尽显强势。

    第四是属于赛道热门。上述30只个股虽然分散在13个申万一级行业,但较为集中于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行业,分别达7只和4只。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设备行业被持续看好,主要原因在于“双碳”大背景下,光伏、风能、特高压等市场快速发展,由此带来对电力设备需求的大幅增长。

    而在食品饮料赛道,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尤其青睐白酒行业,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再度赢得加仓。

    开源证券研报表示,当前市场上主流白酒单品价格均已企稳,有望带动上市公司业绩。

相关新闻
外资点赞稳经济 聪明钱做多A股

股市开门红,资金齐点赞。开年以来,A股上证指数上涨超过2%,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2%,反映了开年人民币资产的“红火”。   北向资金7个交易日净买入逾400亿元、多只中国资产ETF成交额大增、多家海外大行高调唱多A股……市场行情回暖之际,被视为“聪明钱”的外资颇为活跃,或加大买入力度,或表达乐观看法,传递出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及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

近5个交易日 北向资金净买入近280亿元

记者 任世碧 见习记者 刘 慧   开年以来的5个交易日(1月3日至1月9日),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走势,风险偏好逐步回暖,北向资金也持续涌入A股,期间合计净买入额近280亿元,为A股上涨提供支撑。截至1月9日收盘,近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81%,实现五连阳;深证成指期间累计上涨3.94%;创业板指期间累计上涨3.99%。   兴业证券表示,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看...

外资机构普遍看多中国资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回升与A股市场的强势表现,海外“真金白银”正在加速流向中国资产。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已持续净买入近300亿元。与此同时,投资中国股票的海外ETF也迎来了资金的大幅流入,包括消费、互联网等行业在内的多只中国企业股票获得外资加仓。外资机构普遍表示,对中国资产投资价值态度乐观。   两月来涨逾6% ...

外资投行建议“超配”中国资产 多只海外ETF强势“吸金”

1月5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其中沪指更是收获新年三连阳。行情强势的背后,是资金的持续流入。近期,外资不断流入中国资产ETF,海外多只相关ETF均创下规模新高。   “超配”中国资产成为不少外资的一致选择。瑞信2023年度策略报告表示,A股正处于多年以来的底部,预计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2023年均存在20%以上的上涨空间。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

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股票名单

2379只股获北向资金持有,合计持股量1107.41亿股,持股市值为2.21万亿元。以持股量占比统计,44只股北向资金持有总股本的比例超过一成,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在10%以上的有55只。 互联互通机制下,北向资金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1月4日,2379只股获北向资金持有,合计持股量为1107.4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2.21万亿元,相比上一交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