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锁定期基金1月集中开放 八成基民凭业绩定“去留”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最近,一份调研报告揭晓基民对锁定期基金的真实评价:在各类锁定期基金中,基民对权益类产品的满意度最低,且八成基民表示将根据基金业绩表现决定“去留”。与此同时,有机构统计,1月将有近200只锁定期基金开放申赎,部分权益类产品也包含在内。业内人士认为,“锁定期”并不意味着对基金业绩形成保障,但确实具有设计优势,建议长期资金在市场回调扰动基金阶段性业绩时,多一分耐心。 

  所谓锁定期基金,名字中通常带有持有、封闭、定期开放等字眼,购买后须等待一定时间才有机会赎回。 

  近期易方达基金联合蚂蚁理财智库发布的投资者锁定期产品调研报告显示,在锁定期基金中,投资者对债券型产品满意程度最高,按满分5分计算,可达4.05分;其次是偏债混合型产品,达到3.79分;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产品只有3.39分。 

  值得注意的是,八成以上的投资者以业绩是否符合预期作为续投依据。若以此来看,一些权益类锁定期基金后续或将面临一场“大考”。 

  2022年A股市场回调幅度较大,权益类锁定期基金在锁定期内业绩表现大多欠佳。汇成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9日,近一年来,各类权益类锁定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告负,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在20%左右。 

  今年一季度,锁定期基金的集中开放即将到来。据基煜基金统计,预计1月将有195只定开类基金开放申赎(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且会在3月达到全年的单月峰值,一季度共将有635只产品开放,一些权益类产品也包含在内。 

  实际上,受业绩表现影响,不少锁定期基金近一个锁定期内的“留存度”普遍不高。汇成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近一个锁定期内(截至去年三季度),除了收益在10%以上的基金外,各收益区间的锁定期产品,基金规模变化的中位数均为负。其中,尤以亏损超40%的产品为最,规模缩水中位数高达12亿元。 

  部分机构认为,尽管投资者对于锁定期内产品的业绩格外关注,但具体投资时,还应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区分好中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对于能长期投资的资金,在市场回调扰动产品阶段性业绩时,还应多一分耐心。 

  从长期来看,偏股型基金的业绩有目共睹。截至2022年末,偏股基金指数近3年、近5年、近10年的涨幅分别超过了23%、34%、137%。 

  上述汇成基金人士也认为,投资锁定期基金需保持理性,应重点关注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是否足够优秀、产品风险收益目标是否与自身预期相匹配,及锁定期设置是否符合自身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

相关新闻
赎回还是坚守 “1元净值”路口基民纠结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大幅回撤后,投资人大多会产生“损失厌恶心理”,急于获利了结。但对于风格不漂移、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投资人不妨多些耐心,长期持有胜率更高。   当基金“解套”并开始赚钱的时候,基民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7月初基金总算回本了,但现在更纠结——不赎回怕再次套牢,赎回后又怕错过反弹。”95后的基民李晓(化名)看着刚...

基民热情不再?最低不足700户,虎年首批基金认购低迷!延期募集频现,钱不好赚了?

10万户的认购户数对虎年新成立的基金而言,依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关口。 在公募新基金纷纷发布延期结束募集的背景下,虎年首批合同成立的新基金募集户数清淡。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虎年开工后成立的一批新基金公告显示募集有效认购户数持续走低,数千户成为新常态,最低不足700户,10万户更是难觅踪迹。这与2021年初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去年1月和2月认购户数超10万户...

基民去年的盈利现在差不多亏光了

台海网6月1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 上周的股市连连下跌,截至上周五沪指已经击穿2900点的整数关口,受此影响,基民的收益也在大幅缩水。来自厦门部分银行渠道的消息称,尤其是去年初买入的基民已到了盈亏的临界点,上周基金的赎回量明显增多。基金赎回量上周大增据光大银行厦门分行人士透露,自“6·10”股市大跌后,基金赎回的数量开始增大,“上周的赎回量至...

长线基民宜选择红利再投资

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成为市场一道风景。统计显示,仅前5个月就有142只开放式基金实施分红,分红总额高达1819.93亿元。接踵而至的分红潮及不菲的收益,着实令“基民”品尝到了投资的喜悦。   目前,基金有现金红利、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供选择。落袋为安的心理因素,导致很多投资人喜欢现金红利,如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有近70%的投资者选择现金红利。   现金红利比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