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山海经》的光影世界。
颛顼在《山海经》中多次被提及。
提到《山海经》,大家会不约而同想到其中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众多家喻户晓的神话最开始都现于《山海经》之中。除此以外,它还是一部集结了地理、历史、医学、民族等众多学科的文化巨著。《山海经》不成于一时一人,随着后世流变演绎,人们也赋予了它更多含义。如今,不少热门网络小说、影视剧,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捉妖记》等,其中不少人物、神怪的来源,皆出于《山海经》。
2020年岁末,脱胎于《山海经》神话,西南首个大型室内沉浸式光影艺术展《鲸梦奇缘·神隐山海经》在成都开幕。这是本次光影艺术展的首站,而将起航之地选在成都,不知与《山海经》本身与巴蜀的深厚渊源有无关系?
在研究学界,《山海经》与巴蜀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学者提出,《山海经》中所描绘的广阔山川地域的中心在巴蜀一带,《山海经》里的主要神话人物及神兽也多与巴蜀有关。也正是基于此,有人认为,《山海经》最主要的作者或许就是远古的巴蜀先祖。
成都平原被描述为“天地之中”
《山海经》内容庞杂、包罗万象,有人将它视为神怪传奇之书,有人以它为蓝本研究中国古代地理,也有人认为它其实是一本古代百科全书。但一言以蔽之,《山海经》最主要的性质,还是一部上古地理著作。只不过先民在记录时,顺带将此地山川、草木、风物、著名人物渊源一一记载,加以浪漫想象,形成了今天瑰丽的山海经神话世界。
传世《山海经》分《山经》《海经》,其中又分《南山经》《西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共18卷。如果将这些地理位置都标注出来,大致能形成一幅上古先民想象的世界地图,而这个世界的中心,也许就在今天的川渝一带。
大多观点认为,《山海经》中的地理范围极大,或许包括今天的中国、越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等地区。在这广阔的世界里,中国西南地区的篇幅重之又重。《海内经》4篇大体就以岷山为主要山脉绵延开去,以都广之野为中心,在对其山川、风俗的描述中,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巴蜀人的历史流变轨迹。其中写道“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海内经》)其中“黑水”被普遍认为是今天的金沙江。而“都广之野”,大约就是成都平原,被《山海经》描述为“天地之中”,可见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