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与名家同台,探索戏曲未来
83.78%,这是本届展演剧目申报数量较去年的增长率。曾经,只有相当有限的剧目主动报名参加展演。如今,评委们需为一份最终名单争得“面红耳赤”。经过申报资格认定和专家评委的两轮甄选,评剧《染》、婺剧《无名》、高甲戏《范进中举》、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绍剧《庄公的烦恼》、川剧《桂英与王魁》、黄梅戏《香如故》《浮生六记》、昆剧《草桥惊梦》《319·回首紫禁城》、滇剧《马克白夫人》、京剧《鉴证》12部剧目进入今年的展演名单,其中评剧将首次亮相小剧场戏曲展演。这些剧目均为近年来新创或改编的高品质戏曲作品,将为观众带来为期一周的戏曲盛宴。
不仅“后浪”是展演毫无疑问的主角,小剧场还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实验性吸引不少戏曲名家跃跃欲试。据统计,共有八位戏剧梅花奖得主先后亮相展演。继《伤逝》后,上海昆剧团当家小生、梅花奖得主黎安今年再携《草桥惊梦》登陆长江剧场,这被视为“打破演员安全区域”的一次尝试,“我想给观众呈现一个有别于《玉簪记》《牡丹亭》里的黎安。”黎安说道。
“小在规模、精在制作、深在主旨、广在观众。”京剧《鉴证》的编剧兼导演李卓群一口气道出了她对小剧场戏曲的理解。在这出戏中,她将以光绪皇帝的一根头发入手,深究历史真相,借少见的实验性题材拓宽戏曲舞台的表达场域。青年编剧屈曌洁则在黄梅戏《香如故》里融入了当下年轻人关注的说唱元素,甚至还编排了一段风靡全网的《无价之姐》舞蹈。“在我看来,小剧场最大的优势就是拉近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屈曌洁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87岁高龄的著名编剧徐棻此次有两部作品入选,分别是滇剧《马克白夫人》和川剧《桂英与王魁》。从事编剧行业70多年的她依旧守望戏曲,在这两部作品中,她对传统戏曲进行“故事新编”,还对外国经典进行本土化创造。
(来源:文汇报;记者 王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