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响后世书院教育
白鹿洞书院(人民网宋子节 摄)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周边松苍柏翠,花香鸟语,别成洞天。
唐贞元年间,李渤隐居读书于此,因豢养一只白鹿,人称“白鹿先生”。至李渤为江州刺史,他创建台榭,为之命名“白鹿洞”。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建有庐山国学。北宋初年,改名为书院。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亲临白鹿洞勘查北宋书院遗址,见其山清水秀,“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是个讲学著述的好地方。因此,他决意兴复白鹿洞书院。
“日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
朱熹不持门户之见,邀请心学大师陆九渊来这里讲义利之辨。这不但成为学术发展史上的佳话,而且促进理学的发展和繁荣。
朱熹总结前人办学所立规制,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这份揭示提出了立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世之要和接物之要的基本准则,是做人做学问的基本要求,对后世书院教育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