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管教甚严被疑“人贩子”,BRT紧急停靠路边报警。20日,厦门一BRT车紧急停靠路边,原来是乘客怀疑车上有人涉嫌拐卖儿童,要求司机停车报警。厦门警方调查发现车上的大人与小孩是父子关系,仅仅是虚惊一场。
(11月21日东南网)
□陈凤庚
乘客乘车,一般是注意自身的安全,管好自己的物品。至于身边其他人的言行,一些人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女乘客听到车内一个孩子的哭声以及家长的怒骂声,对这位家长起了疑心。“当时我看那男的对孩子那么凶,就怀疑他是拐卖儿童的人贩子。”这样的警惕,不正是我们许多人缺少的吗?她“觉得事有蹊跷,便上前向司机求助,请他立即停车报警”。一位路见不平、好管闲事、为人仗义的女性,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不必笑话女乘客的“疑心”。“孩子不停地挣扎,喊着‘我要回家,我不跟你出去玩’”,人贩子与孩子的相处,很难水乳交融。“挣扎”着“要回家”的孩子,让人觉得蹊跷不足为怪。如果一车人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连看都懒得看一眼,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只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正因为如此,司机师傅只能“与女乘客小声商量对策”。因为真的发生冲突,究竟有多少乘客会挺身而出,恐怕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车上的乘客都能“人人喊打”,正义的力量较 “人贩子”的力量是压倒性的优势,司机与女乘客完全可以振臂一呼。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小声商量”是对的。由于未到站就停车,“车内乘客埋怨声不断”。后来警方赞扬“没影响乘客下车”。其实,若大家注意到人贩子嫌疑,即便“影响乘客下车”,乘客们又何必 “埋怨声不断”呢?
一场“误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除了赞赏外,还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