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洛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甚至引发抑郁,家长没收手机却遭孩子抵触,甚至要离家出走。民警耐心倾听孩子心声,用一纸约定的9项细则化解难题。日前,家长邓先生送上一面锦旗,向厦门莲前派出所民警徐胜利表示感谢。(11月8日台海网)
市民为民警送锦旗不稀奇,因为“一纸约定”送上锦旗却让人感觉新鲜,其实这“一纸约定”对广大家长来说应该也很有启发。
因为游戏抑郁的比较少,但沉迷其中变得颓废,影响身心健康与学业进步的孩子就比较多了。对此,许多家长普遍焦虑,因此闹得鸡飞狗跳的家庭也有不少,孩子正处叛逆期,往往跟家长对着干,为了抗议家长干预,离家出走的孩子也有不少,家长心急如焚,孩子也吃苦遭罪,有的甚至于可能出现悲剧。
故而,干预孩子玩手机,这看似是家庭琐事,是很平常的亲子矛盾,但解决不好的话,也有可能变成大事。怎么解决?这里,民警促成的“一纸约定”“9项细则”作了很好的示范。
家长要制止,孩子要自由,假如一味干预,孩子很容易引发抵触心理。虽然未成年,但这个时候的孩子,独立意识已经很强,讨厌家长高高在上的说教。家长需要放下身段,与孩子平等对话,让他们感受到尊重,给“和平谈判”创造好的氛围。
家长要懂得让步,要找到比较可行的止损线。很多时候让孩子立马、彻底戒掉游戏是不现实的,这时候要容许孩子在相应条件下适当玩游戏。孩子的要求被尊重,家长的希望也可能被尊重。这就是“君子协议”的最大价值。同时,“9项细则”也值得注意,也就是说约定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往往要有耐心列出清单。有一句话说,复杂问题都是由很多简单问题组成。只要清单拉出来,把矛盾和分歧分项后,找共同点或者妥协点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