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归
伤口结痂了,但胸口仍不时发疼。日前,厦门市思明城管执法队员孙建,回想起数日前被打的一幕,心中仍五味杂陈。
劝导执法,是责任在肩。被摊贩殴打,当下满腹委屈。而一旁群众帮忙阻凶报警,宽慰送药,让他倍感暖心。他说:“穿上这身制服,我就不能还手。”(1月9日《海峡导报》)
执法人员爱惜羽毛,文明执法,这当然值得肯定,也是必须坚持的。可是这里,这小伙子的挨打的确让人感觉不是滋味。
高峰期劝离占道摊贩,维护道路秩序,摊贩非但不配合,反而张口就骂,动手就打。这样的情况下,与摊贩打口水仗,或者动手打回去,似乎不妥,或者说分寸很难把握。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执法人员就要无底线退让。毕竟执法人员是秩序担当,假如他们面对突发状况只有挨打的份,让人情何以堪?
因此,如果劝导、警告之后对方依然撒泼,执法人员是否可以要求群众见证,或者开启一定的视频见证,然后出手制止对方的暴力行为。这样不但能让自身避免受到伤害,也能捍卫执法刚性。
文明执法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但必要的正当的自卫还是不可或缺。所以是否细化管理,让执法人员面对类似行为时能有更好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