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鹏
升级版“限塑令”元旦起正式实施,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连日来,纸质吸管在厦门众多餐饮店、商超、饮品店、药店里正逐步取代塑料吸管,一些大型商超已调整为提供可降解购物袋。不过,一些街边商贩、饮品店仍对“限塑令”一知半解。(1月6日台海网)
为了确保“限塑令”落地生根,市发改委、市生态局联合印发了《厦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制定了更加明确的措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厦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正因为如此,对那些没有执行到位甚至没有积极响应的街边商贩、饮品店,不能不予以足够的重视。
他们为什么会成为短板,为什么没能跟上限塑的要求,当然要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倘若是宣传不到位,自然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如果是有些人故意把禁令当鸡毛,就需按说好的罚则来执行。
限塑事关环保,马虎不得,尤其对于一向注重环境的厦门而言,更应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旧习惯宣战,这肯定是一场非常不容易的战役,任何拖后腿的行为都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市民、商家、媒体、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都是一线战士,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竭尽全力。“限塑令”要真正落地,就要勇于面对一切短板,并在最短时间内将之补齐。要知道,越是长期形成的习惯,越容易表现出强大的传染性。只要旧习还有那么几块最后的堡垒,就可能动辄“卷土重来”。
也就是说,哪怕一些比较大的场所实现了限塑,只要部分街边商贩、饮品店继续我行我素,就会传染更多的商贩有样学样,长此以往,就可能让“限塑令”的效力持续弱化甚至变成一纸空文。到那时候,就不只是补齐短板的问题了,恐怕整个水桶都会变得千疮百孔。
所谓宜将剩勇追穷寇,很多工作的落实正是如此,而旧习的革除更是如此。“限塑令”的实施,必须把一些短板处当做决战点,坚决地扫除各种各样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