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华毅
“轻声细语,给彼此一份宁静”,在打造公交文明上厦门也是拼了,继“公交文明出行日”、“无饮食车厢”等之后,上周六又推出了“轻语车厢”。
11路公交车,从火炬园到轮渡公交场站,这是厦门公交首条“轻语车厢”线路。周六上午11点11分,11名志愿者代表和来自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榜样青春》栏目的11名选手代表登上11路车,倡导乘客不要在公交车内大声喧哗,推广“礼让上车,一路轻语”,营造温馨文明的车厢环境。
以前的公交文明,主要是指排队上车、礼让座位,在这些方面厦门公交早已是蜚声海内外的典范。但厦门公交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之前的“无饮食车厢”就是明证。“无饮食车厢”从讨论到试行再到推广,乘客行为的自我约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此之后的“轻语车厢”,则明显更进一步。
不仅仅在公交上,对于文明的打造,厦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从“垃圾不落地”到“垃圾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上周五,湖里区城管执法局金山中队开出全市垃圾分类整改第一单;而在单位内部方面,石湖山码头有限公司的督导组早在8月初,就曾因垃圾分类不到位,对相关管理人进行过处罚。
城市的运转需要爱心的润滑,同时也需要文明的秩序。爱心和文明,两者都不能少,而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厦门公交的座位礼让,就直接来源于对老人儿童等需要帮助者的爱心。
厦门从不缺少爱心。上周四,一个年轻女子在五缘湾湿地公园附近不慎落水,立马有五个路人出来相救;而前几天同安禹洲大学城内2岁的乐乐被严重烫伤,邻居知道后二话不说开车载孩子飞奔医院,还“翘了班”在医院陪伴一整天。孩子治疗急需AB型血,乐乐妈的手机很快就不断接到从这座城市四面八方打来的电话,表示愿意捐献血液。
确实,厦门最大的财富是有着无数的热血市民,就像乐乐妈说的:“如果不是在厦门,如果不是这么多帮助我们的人,我们不敢想象!”
一方面,在需要时能挺身而出、互相帮助;另一方面,平时又能尊重彼此的空间,尊重并一起维护宁静祥和、健康有序的公共环境,这就是爱心与文明的相携相融,是这座城市的最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