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归
9月10日是教师节。这两天,湖里区教育局以及厦门岛内外许多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发出“教师节不收礼倡议书”,倡议教师节走“心”不走“礼”,让老师过个积极向上、廉洁文明的教师节。(9月10日《海峡导报》)
倡议归倡议,禁止归禁止,一近教师节或者中秋春节等,许多家长还是躁动不安,“送不送礼”、“送什么礼”、“送给哪几位老师”成了纠结的问题。
为什么送礼?当然很多家长打心底认可老师,以送礼表达敬意与谢意。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觉得别人送,自己不送的话孩子会成为“少数”,担心被“区别对待”。
不管出于哪种心态,送礼都不是好事。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阳光的、正气的。喜爱份外之财,觊觎礼物的教师有没有?应该也有,但毕竟是少数。即便是这样的老师吧,真对不送礼的孩子“穿小鞋”的,那更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
教师节刚过,中秋国庆接踵而至。在送礼方面我们说一些家长“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似乎不是很妥当,但很多时候确实“以父母之心度教师之腹”。估量教师的心思,当然可以,关键不要估量得太离谱。家长也许是一颗颗忐忑不安的“父母心”,但别忘了老师和孩子朝夕相处,他们一样希望孩子好,而且是除家长之外,最希望孩子平安、进步,最愿意为孩子奉献的群体。
再加上各种制度的加持,家长们更应抛开顾虑,相信那一则则倡议都是净化风气,捍卫教师尊严的一颗颗决心,相信那绝不是形式主义走过场,相信师者也是父母心。
节日一直都会有,很多时候家长怎样,教育生态就怎样。在接下来的中秋国庆里,同样希望家校之间彼此坦荡,家长对老师多点信任多点支持,而这世界也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