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豪华学校VS监管
■新闻回放
不久前,新华社播发《浙江临海:政府图政绩学校比气派》一稿,报道了浙江临海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背债几千万元甚至高达数亿元,竞相攀比迁建豪华校舍陷入困境的现象,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近日,临海市不少机关干部向记者证实,该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在临海的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让临海不好的影响扩大化,并指责有关部门“监管不严”。(9月17日新华社电)
■各说各话
有些官员要媒体只对领导“负责”
在一些地方官员的眼中,所谓的“媒体责任”不是对社会负责、对事实真相负责,而是对领导“负责”。在一些地方官员的眼中,强调“媒体责任”的实质,就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把媒体严密地“监管”起来。
“媒体责任”或者“媒体的责任”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理论标准,但是对这个概念所传播的基本的价值观念人们还是有共识的:公正的立场、客观的报道、传播正义、弘扬先进。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官员挂在嘴边的所谓“媒体责任”,是典型的压制舆论。
地方官员本可从监督中获益
有的领导和部门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所“顾忌”,甚至抵制舆论监督,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鬼,倘若为官处事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何怕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从根本上讲,舆论监督是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批评,同时更是对被批评者的一种帮助;被批评者如果具有闻过则喜、过而能改的雅量,就可以将各种批评意见整合成为改进工作、促进发展的有效资源,从而从舆论监督中获得“实惠”。
应该思考如何监督地方政府
媒体不能代表国家机关决定一切,只是进行着舆论监督,通过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过,中央媒体在遭到抵制的同时,地方上并没有建立有效地对地方领导进行监督的机制和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如果上级的媒体监督失效,那么,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权力就可能鼓胀或滥用权力,攀比迁建豪华校舍以及在监督下拒不改正就不奇怪了。所以,思考如何建立有效地对地方政府和领导进行监督的机制,远远比简单地就临海市攀比迁建豪华校舍的事件本身更重要。
季子 南可 海之波
转载新华社报道台州日报被指不负责任
该报道指出浙江临海中小学在政府推动下,身负巨债建豪华校舍
据新华社电 面对一篇舆论监督报道,浙江临海市的许多干部群众叫好,认为“符合事实”“反映了群众的呼声”;但是当地某些领导指责当地报纸转载“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
浙江临海攀比迁建豪华新校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的《浙江临海:政府图政绩学校比气派》一稿,报道了浙江临海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背债几千万元甚至高达数亿元,竞相攀比迁建豪华校舍陷入困境的现象,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报道播发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台州市委机关报《台州日报》等60多家媒体刊登了报道。一时间,临海群众争相传阅,认为新华社敢于将真相公布出来,是在挽救临海的教育。许多百姓寄希望于舆论批评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加以整改。然而,当地党委政府表现出的态度却让他们不解。
当地媒体被令宣传教育“成就”
临海市不少机关干部向记者证实,该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在临海的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让临海不好的影响扩大化,并指责有关部门“监管不严”。
7月7日,在市里的统一布置下,《今日临海》(原《临海日报》)在头版用整版的篇幅以《教育,临海的一张名片———我市教育发展纪实》为题,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予以回应。当地电视台也挤出黄金时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针对市民的议论,不懈宣传临海教育的“辉煌成就”。
教师被令采访时“不要乱说话”
今年85岁高龄、临海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市退休教师协会名誉理事长金伯里老先生对记者说:“新华社的报道符合事实,切中临海教育问题的要害,但当地领导不正视存在的问题,却用《教育,临海的一张名片》之类的文章掩饰真相,欺骗社会,这种做法令临海大多数的教师和群众极为反感!我看这不是‘名片’而是‘明骗’。”
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职教师说,这次新华社又派记者调查临海教育问题,当地政府得知后,当晚紧急部署,要求一些校长通知学校教职工,遇到记者采访时“不要乱说话”、“推说不知道”,并马上向上级报告,如果谁把临海学校问题捅出去,就要“严肃处理”。
退休教师、原台州学院副教授余如忠和台州中学原文科支部书记柯元斌说,当地党委政府不仅用这类荒唐手段掩盖真相,还巧立名目,暗中支持这些学校向学生变相收取高额的择校费,把捅出的债务“窟窿”负担转嫁给社会。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