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悲剧来说,从来没有微小与更大的区别。每一场悲剧,都是一次灭顶之灾,都是一次破碎与失衡。我们确信这一点,仅仅是出于一种感同身受的人类主义式的心灵体验。但我们却又慢慢地明白,有的时候,悲剧真正的意义或许已不在悲剧事件本身。——对于悲剧的不同反应与观感,在进一步割裂人类的文明、道义与情感。
“4·16”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杀案发生后,美国国会众议院中断正常会议为死难学生默哀。美国总统布什下令弗吉尼亚州进入紧急状态,并下令全国降半旗以纪念遇难师生。17日,美国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万人追思会,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二万余名学子、教职员、镇、县、州和联邦多名重要官员出席,布什作为整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并致沉重的演讲。在布什讲话的时候,许多女生流下热泪,在奏美国国歌的时候,一些学生情不自禁手抚胸膛,跟着歌唱。
“这是所有美国人都感到悲伤的一天”,却也成为一件举世关注的惨剧。美国的,校园的,有史以来最大的,这些要素的集合,足以让全球的媒体都倾注以巨大的关切。在其中,或许更加意味深长的,是中国媒体及舆论的反应。当随着真凶被证实为韩国学生,互联网上人们从对那个亚裔学生的国别的猜测之中回过神来,大多数网民对惨剧所持的同情已不言而喻。这令人欣慰。我们也许都还记得,仅仅在五年前的“9·11”事件后,少数中国网民的一些反常言论。
在昨日见诸报端的评论文章中,国内舆论如出一辙的表达了对惨案的心灵体验与人道情感。如《南方都市报》社论指出,“在此之前,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唯一恰当的姿态便是哀悼。让死者安息。”《都市快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整个人类都要在心里降半旗,默哀。”《环球时报》的署名文章也表示,“对生命的关怀应当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伟大的感情。”这正是一种超越种族、国界的人类基本情感,一种对于生命至上的还原,一种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来是一种推己及人或推人及己,也从来都是对自身命运和所处环境的反躬自省。这正是对于悲剧的心灵体验。我们愿意以同样的悲伤与疼痛,参与到对遥远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反应与追思之中,使我们在那个“所有美国人都感到悲伤”的一天里,像一个美国人似的陷入悲戚。因为这会让我们确信,当我们的生命在遭受像那33名遇难者一样的悲剧之时,也能得到最大的抚慰与标榜,换言之,既使不必面临那些遇难者一样的悲剧,我们的生命也能得到最好的守候。
因此我们的关注与悲伤,其实是附着了更大的关注,隐藏了更深的悲伤,这是在“4·16”之后我们非凡的心灵体验。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惨剧,而至曾经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校园惨案,由弗吉尼亚的遇难者,而至那些同样非正常死亡的矿工,相缚投江的夫妇,乃至被收容的孙志刚……在生命可贵与尊严的本质上,他们之间没有区别,他们应当得到一样的尊重与标榜,也应当成为一样的警醒与责任。
就在美国惨案发生的第三日即4月18日,中国辽宁也发生一起死亡人数与弗吉尼亚惨案几乎一样的悲剧: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2人轻伤。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委副书记骆琳等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4·18”会是所有中国人或所有辽宁人悲伤的一天吗?但无论如何,这起事故正得到高度重视。我们的生命需要这样更大的重视。